02课题网上学习摘记(王心怡)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习资料    02课题网上学习摘记(王心怡)
当前位置:

课题网上学习摘记

“浓浓民俗味渐醇”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民间工艺的实践研究

日期

2021.11

班级

小一

教师

王心怡

内容摘要:随处可见的民间手工特色的操作材料,易于投放

泥塑。泥土看似朴实无华,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玩泥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在揉、捏、拍、打中展现自己心中的世界、享受成功的喜悦。由玩泥而拓展的陶艺活动有机结合本土化、乡土化、园本化的教育资源,自然渗透教育活动、游戏与日常生活活动,让每个孩子在试试、玩玩、捏捏、学学的操作过程中,欣赏陶艺、了解陶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精彩作品。我们首先投放了一些色彩鲜艳的橡皮泥,让幼儿进行捏泥,喜欢玩泥。为了让幼儿接触陶艺,我们将用面粉和凡士林制作的橡皮泥让幼儿玩,并提供一些辅助用具,如:牙签、瓶盖等,让幼儿进行雕、刻,最后我们再和幼儿一起到我们幼儿园特有的民间工艺坊去配合一些陶艺工具进行简单的陶艺操作。

编织。编织是用竹、藤、柳条、棕叶、芦草等天然材料编成的各种生活用品。在民间竹编中有凉席、凉枕、竹篮等普通生活用品。我们运用了与竹篾形状相似的材料,如:自粘纸来开发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在娱乐中了解竹编的艺术美、历史美。我们将自粘纸裁成宽3厘米、2厘米、1厘米不同的长条,让幼儿学习编简单的席子。最初让幼儿用宽的练习编,自粘纸的投入再逐步由宽变细,最后等幼儿熟练后用竹篾来编席子。不断对原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

读后感:

在投放材料时遵循丰富性、目的性、层次性、地方性、工艺性原则,注重幼儿主动参与,强调自主发展、自主创造为最终目的。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民间手工艺一条街里投放了丰富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毛线、自粘纸、彩带、橡皮泥等富有民间手工艺特色的材料。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浓浓民俗味渐醇”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民间工艺的实践研究

日期

2022.06

班级

小一

教师

王心怡

内容摘要:采取生动多样的泥塑教育方法

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游戏中有个别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和探究行为受其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在游戏中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一次,几个孩子合作用泥巴造“比萨斜塔”,他们费了好大的劲终于造好了,不料被一位幼儿走上前去轻轻一推,结果倒了,同伴们很是生气。经过老师的耐心询问,这位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比萨斜塔本来就是斜的嘛!他们造得太直了。”我们老师当即肯定了他的这一探究行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换位来看待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面对孩子的创造性尝试,即使是有缺点的、尝试失败的,我们也要有宽容、理解的姿态,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幼儿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机会,使孩子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读后感:

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幼儿园泥塑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幼儿制作泥塑作品的过程是其操作、想像、创造、自我满足的过程。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2022年6月29日 08:55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