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课题论文(丁磊)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05课题论文(丁磊)
当前位置:

课题论文

利用民间语言游戏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丁磊

【摘要】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启蒙时期,教师利用民间游戏能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从精心筛选民间游戏素材、创新改编民间游戏内容、拓展民间游戏形式等方面,对利用民间游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语言

【正文】

一、精心筛选民间游戏素材

童年生活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笔者的记忆中,童年时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房前屋后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有时甚至因为玩游戏而忘记回家吃饭,游戏的快乐是一生难以忘怀的感受。如今由于各种原因,幼儿在家时已经很少聚集在一起玩游戏,很多的民间游戏也被忘记。幼儿大多数时间在幼儿园与教师、同学一起度过,家长为幼儿提供的玩具大多是“洋娃娃”“小汽车”等,与民间游戏的距离越来越远。民间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应积极搜集民间游戏资料,在整理民间游戏的过程中筛选出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例如,“上山打老虎”“拔萝卜”“拉大锯”“拍手谣”都是非常经典的民间游戏。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幼儿提供科学化、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边玩边唱、边玩边说,逐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改编民间游戏内容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是民间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直白、简单易懂,可以说民间游戏具有内容丰富、易玩易学以及趣味性强等特点。很多民间游戏不会受到人数、时间、地点以及器材等条件的限制,能够促使幼儿自主、随时随地结伴游戏,同时幼儿也能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玩游戏。例如,“拉大锯”是笔者小时候非常喜欢的游戏,但现在很多幼儿不知道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个民间游戏,鼓励幼儿自由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拉大锯”中的歌谣内容比较有趣,但个别地方要根据幼儿教育原则进行适当的改编,以更符合时代要求。教师可以在按照原版本带领幼儿游戏之后,指出“小朋友应该团结,不带二妞去姥姥家不是正确的行为”,然后引导幼儿将最后一句话改编成“还要带上二妞一起去”。此外,教师还可以启迪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猫、小狗编写到童谣中,进而充分发挥民间游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又如,“抬花轿”同样是民间游戏,原本的游戏内容不适合幼儿学习,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将其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改编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景点、美食等内容,替换原本的“睡觉、生娃娃”等,使其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和现阶段的生活。而在引用“打老虎”民间游戏时,也要告诉幼儿:老虎是我国的保护动物,打老虎的行为不正确,小松鼠是人类的好朋友,也不能打。将其中的“打”字都换成“找”字,就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道德成长需求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需求。

三、拓展民间游戏形式

民间游戏具有生动、明快、具体、活泼等特点,幼儿能够边玩边唱,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为了使民间游戏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教师要注重拓展和延伸民间游戏的形式。例如,“切西瓜”游戏动作是将手当作刀做出切的动作,以此表示切在某一个部位。但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在玩游戏时比较调皮,故意用很大力气来切在别人的脖颈或是头顶等部位,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破坏整個游戏的愉悦氛围。此时,教师可以拓展游戏形式,让班级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同时让一名幼儿站在圈内做“切西瓜”的人,大家边玩边念歌谣,圈内的幼儿则找准机会顺时针“切”到两个小朋友的手拉手处。这样幼儿就不会有意见,并且希望被切到的是自己。在决定谁来做第一个“切西瓜”的人时,幼儿也会对此产生不同意见。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性,确保游戏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其与“点兵点将”游戏结合,有效拓展民间游戏形式。

总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民间游戏集趣味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筛选民间游戏素材,创新改编民间游戏内容,拓展延伸民间游戏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语言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玲玲.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

[2]余国秀,田美英.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基础教育参考,2018(21).

[3]徐晓梅.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5).

[4]周丽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分层培养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4(02).

[5]夏梦.幼儿园开发利用民间游戏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丰富区域活动

2021—2022学年第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丁磊

 

民族文化教育以熏陶、启迪为出发点,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围,给予幼儿粗浅的民族文化知识,对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极大的帮助。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园《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那么怎样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呢?

一、区域环境——个性品质“亮”出来

幼儿园区域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暗示性,操作性,教育性,可引导幼儿行为的内涵和方向,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整个区域环境布置得具有很浓的民族特色。进入区域的走廊是用涂上绿色油漆的竹子吊在墙上,竹子上有一个傣族姑娘。用有民族特点的蓝底白花的布做娃娃家的台布;用大红的蜡光纸剪出各种图案的窗花、把京剧脸谱、民族服装张贴在美工区里,激发幼儿欣赏美,创作美的激情;一把把彩绘的民族绸子伞悬吊在伞市里;一件件民族服装挂在表演区内,录音机里播放着民乐,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衣服和道具尽情地舞蹈;一幅幅采茶、加工茶的图片贴在茶吧,各种知名茶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写成价格表上。这些区域的名字起的也有民族特点如扎西得勒茶吧、民族小作坊、中国伞市、农家乐、民族大舞台等名称。我将期望幼儿获得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我充分利用班级的宽阔空间优势,开辟各个不同类型的区域,供幼儿自主选择,开展游戏,在快乐的自主活动中“亮”出个性。

二、区域选择——快乐互动“玩”起来

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我在区域活动内容上有些区域是相同的。如在阅读区里要求幼儿阅读图书《司马光砸缸》,在表演区里可以让幼儿表演《司马光砸缸》,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会谦让。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如:在端午节来临时,我在益智区里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后,请小朋友的奶奶现场包粽子,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粽子的材料及包的过程,知道了“端午节”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每年在元宵节前后,我把孩子们的花灯收集起来欣赏,然后让他们在美工区里制作花灯,画花灯,同时还让他们搓汤圆。在快乐的气氛中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对元宵节的亲近和热爱自然是不言而喻。又如我在益智区里贴一些民俗的图片,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幼儿喜欢的“娶新娘”进行角色和表演游戏,在幼儿自己选择区域、自己分配角色、自己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游戏中,游戏者之间主动地相互作用,相互调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在“玩”中实现快乐运动。

四、区域规则——良好行为“显”出来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活动前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如:活动前进行插牌选区;活动时要保持安静,操作时不随便走动,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幼儿动作慢,听到结束信号不及时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齐等),那这一次活动前我就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这样提醒幼儿: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我还注意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插牌、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图书区,我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探索区,我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除外,我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如在自理区要求幼儿有规律地串珠珠,我便在墙上画有一排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戴上一串美丽的珠珠(珠珠是可以更换的),要求幼儿给其他的小姑娘戴上美丽的项链;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教幼儿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在区域规则的引领下,幼儿学会了谦让、遵守公共秩序、轮流玩的良好行为。

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切实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留住我们的民族传统之根是切实可行的。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