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课题总结(小六班)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期汇报    06课题总结(小六班)
当前位置: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顾晓丹  刘华珍

说起童谣,总会让人怀恋童年。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是童年。不论是幸福的童年,还是苦难的童年,或者是平平淡淡的童年,总会有许多童趣,在记忆中盘旋,梦系魂牵。在童趣中,最难忘的是人生的第一课——牙牙学语的童谣。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因此,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童谣教育,对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关,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民间童谣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类,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它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它的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童谣,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因此,我们将民间童谣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那么如何以民间童谣为载体,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在民间童谣教学活动的不断尝试和积累中,我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感悟。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小班幼儿喜爱的、朗朗上口的童谣。

童谣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童谣的存在与发展与时代和环境息息相关。34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又是在生活中随着词汇的不断丰富、积累、运川而产生的。对于词汇记忆力的保持,小班幼儿对于中大班幼儿稍微差一些,因此幼儿初期言语表达的方式——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言语过程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童谣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他们的喜爱。幼儿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遵循适合性的原则体现尤为重要,如:《排排坐》这首童谣:排排坐,吃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语句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物,体现在吃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学这首童谣时,好像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的情景再现。因此,幼儿兴趣倍增。

幼儿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童谣恰恰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幼儿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营造小班幼儿学习童谣的氛围。

创设一个良好的童谣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家怀特指出:“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在活动室中布置各种童谣的插图,让幼儿欣赏、回忆,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通道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萌发兴趣,培养美感,产生强烈的内在动力。同时结合不同童谣作品,定期更换墙饰,请幼儿一起动手参与制作。如在进行童谣《剪贴画》教学时,请幼儿来画一画、涂一涂、编一编、说一说,展示自己的剪贴画,将他们的作品制成卡片、小书展示出来,和别班的小朋友交流。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发挥幼儿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主动地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培养小班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欠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抑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持久,因此,童谣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的动机。

1.游戏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

2.故事教学。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

3.图谱、实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开展童谣教学时,我还注重图片、实物、FLASH的运用,使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

童谣《小毛巾忽悠悠》内容比较长,但是它的句式重复,贴近幼儿的生活,于是我将每句的内容画了相应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观察画而,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当幼儿忘记念时,我只要一指画面孩子们就能马上反应过来。

四、发挥童谣的价值,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完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无论是语音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童谣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孩了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一首首的童谣在孩了们的口中传诵。现在幼儿传唱的不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而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鸡嘎嘎,鸡嘎嘎,一心吃个小黄瓜,黄瓜有种,想吃油饼;油饼不香,想喝而汤......”之类的民间童谣,它对于儿童知识而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边念童谣边做游戏,幼儿既卡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智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老祖宗留下来的地方文化也在孩子们中广泛流传。童谣的学习也在家长们中引起了共鸣,让父母们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家长们大多对民间童谣都很熟悉。孩子们在家里唱时,家长们也时时跟着唱上几句,有的孩子在家里还当起了小“老师”,教爸爸妈妈学童谣,有时家长还会教孩了一些幼儿园里没学的童谣。这样,在互学互教中亲子关系更加融洽,童谣成了连接亲子活动的纽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