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课题总结(陆紫薇)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期汇报    06课题总结(陆紫薇)
当前位置:

中三班课题总结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陆紫薇 陶智晴

新华舍幼儿园立足园本实际,在昆山市的引领实践下,确立了以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特色文化。着重从民间游戏的挖掘入手,精心筛选,大胆创新,丰富和完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努力打造幼儿园特色品牌。

一、挖掘民间游戏资源

为让民间体育游戏更好地进入课堂,融入幼儿,洪桥幼儿园立足农村实际,以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为切入点,广泛挖掘,深入探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征集民间游戏,并将游戏内容进行汇总作为第一手原始资料。

1.联合家长,广泛收集民间游戏

首先召开家长动员会,向广大幼儿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发放调查问卷,动员家长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间游戏,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网上查询。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为进一步精选民间特色游戏奠定基础。

2.整理分类,巧妙融入课程内容

对收集的民间游戏进行分类,主要四大类: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和民间语言游戏,密切与幼儿游戏活动相结合,渗透开展民间游戏。体育游戏类如"跳格子"、"木头人"、等,可以提高幼儿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有益于身体发育;益智类游戏如"翻绳"、"猎人、老虎、枪"等,这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语言娱乐类游戏如捉蜻蜓、炒黄豆等,这些都伴有儿歌,让幼儿在活动中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将一些民间游戏设计到集体活动中,既丰富了幼儿游戏内容,又扩展了幼儿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了动手动脑、锻炼身体的条件。

二、剖析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1.民间游戏具有简便有趣的鲜明特色

民间游戏使用的材料简便廉价,大部分都是利用生活中废旧的物品。诸如小石子、核桃、毛线、钮扣、瓶盖等几乎都可以成为游戏材料。玩"挑小棒"可利用旧报纸、树枝、冰棒棍等;用编织丝、碎布可以做毽子,用木头可以做陀螺等。有的民间游戏基本不需要材料,用手、脚、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手心手背"、"金锁银锁"、"炒黄豆"等游戏,既易学、易懂、易传又随时随地可以开展。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如"滚铁环"、"投玻璃珠"、"扔沙包"等游戏,幼儿都能百玩不厌、其乐无穷。由于它的诸多特点,使得它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较大的价值潜能。

2.民间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平台

民间游戏大多是运动性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平衡、钻、爬、躲避等大肌肉群的发展,并使动作趋于协调。其中,有发展幼儿敏捷性和躲闪能力的 "老鹰捉小鸡"、"金锁银锁"等;发展跑、跳、协调能力的"跳皮筋"、"跳房子"、"滚铁环"等;还有发展幼儿投掷能力的"拍手球",以及训练幼儿平衡能力的"踩高跷"游戏等等,幼儿在活动中自由结伴、自定规则、不断跳出新花样。在这些游戏中幼儿不仅发展了动作协调能力,而且增强了体质。

三、改编民间游戏形式

1. 与实际需要相结合

把收集的游戏进行了科学取舍,力争做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所接受和喜欢。同时教师尽可能提供幼儿交流、讨论、总结的机会,让幼儿认识到材料、数量、内容、玩法、规则等都可以变化创新,使民间游戏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如"斗鸡"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不需要什么材料,玩此游戏孩子们都斗志高涨,乐此不彼。在玩游戏中,孩子们异常兴奋,用的力气很大,常常是被撞倒的一方马上开始进行"攻击"另一方。这时,可设计成类似于拳击的比赛,三局两胜制,请一幼儿当裁判,违反规则的人要停玩游戏。这样,孩子们一般都很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争吵的事也会减少发生。另外,如"跳格子"、"翻绳",可以有不同的"跳"法、"翻"法和"玩"法。这样的玩法即安全又换新花样,孩子们玩起来更投入,且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更多的游戏中去。点。

2. 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为使民间游戏适合和满足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幼儿园利用采集的民间游戏资料,从游戏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对民间游戏进行重组、改编与创新。形式上,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引入自制的体育器械;内容上,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融入孩子的自发性游戏。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班《小螃蟹爬呀爬》、中班《抬花轿》、大班《舞动五彩龙》等游戏,创新性地将本土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并邀请县教研员观摩指导,引领全园教师充分驾驭游戏资源,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最佳载体。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

中三班课题总结

2021—2022学年第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陆紫薇 陶智晴

一、在运动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积极将民间游戏运用在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晨间锻炼、课间活动中,保证我班幼儿每日不少于2小时运动时间的要求。

在《丢手帕》民间游戏中,我们将孩子分成2组,一位老师带一组,玩这个游戏,发展幼儿的奔跑能力、培养幼儿机智、灵活的良好品质,在《丢手帕》的民间游戏中,用跑的技能进行比输赢,不知不觉幼儿的奔跑、追逐能力、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这些民间游戏材料简单、操作方便,即使是恶劣天气也不影响幼儿的运动,是我们体育运动中重要的补充的形式。

二、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保障幼儿多种能力协调发展

我们选择一些适合的民间游戏放在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操作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在小班的语言区域活动“做豆腐”民间游戏中,我们提供了很多称谓的人(外婆、外公、爸爸、妈妈、阿姨、叔叔等等)的图片并制作在骰子上,一个幼儿丢骰子,另外两名一组面对面坐,双手相拉,顺一个方向做“推磨”状,一边说儿歌:推推磨,拉拉磨,你推我拉做豆腐。问;做好豆腐谁来吃?答:外婆吃。问:外婆不吃谁来吃?答:阿姨吃。问:阿姨不吃谁来吃?答:叔叔吃。一边看着骰子,一问一答,如果答不出或者答重复就交换角色,重新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能熟练的掌握称谓词,同时幼儿的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动作协调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三、在自由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保障幼儿消极等待现象的减少

我们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消极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入厕时、饭前饭后等。我们将民间游戏渗透在这些活动中,帮助教师在等待环节合理过渡,减少孩子的消极等待。

在吃饭前我们除了可以玩手指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等还可以玩一些简单的民间游戏,如:《你拍一,我拍一》,让孩子们通过两两游戏,保持心情的愉快,增加幼儿的食欲等。

在饭后时间里,由于孩子速度不一,有的快、有的慢,而教师既要辅助生活阿姨进行卫生工作、又要帮助吃饭慢的幼儿吃饭,那一部分吃的快幼儿就会在消极等待,我们就可以提供一些豆子的卡片,让幼儿三人一起玩民间游戏《炒豆豆》,其中2名幼儿手拉手相对站立,另一名幼儿拿图片,当出示图片黄豆时,幼儿边念儿歌: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说第二遍炒黄豆儿歌,再转体180度,面对面站立,并两手拉紧不能松开。此后再更换豆子图片,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保障了幼儿在安全中“等待”。

四、在学习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保障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我们融入了“挑花线”这种民间游戏,让幼儿单个、或者2-3人合作进行游戏,通过玩,短短的一根线能变幻出各种形状,让孩子感受到创意美术的乐趣,发展了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受幼儿的喜欢。

我们遵循着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将利用各种途径、方式方法,不断研究和反思,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民间游戏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日活动相融合,让游戏渗透民俗文化,回归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让孩子在自己的游戏过程中亲历与实践,重拾童年的欢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