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课题论文(俞莹)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05课题论文(俞莹)
当前位置:

课题论文

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俞莹

【摘要】

民俗文化是大众文化,是贴近人们的身心与生活的,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们在实施教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掉幼儿生活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机会。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让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幼儿园  民俗文化 课程教育

【正文】

一、幼儿园课程中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越来越有效。” 儿童生活周围丰富而广泛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着民俗文化内容,均可视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时机,儿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形成个性。同时,《指南》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成为随处可见、可用的活教材。如:通俗易懂的歌谣,到处都能听到,幼儿说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简单的民俗游戏(跳绳、玩沙包、跳格子等等),简单易学,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经典的儿童故事,打开了幼儿想象的翅膀,给了幼儿丰富的想象空间等等。我们应当将这些幼儿喜爱的文化资源和形式,贯穿在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引领幼儿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将民俗文化元素运用在幼儿活动之中,从环境布置到活动素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从幼儿生活中来,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染着幼儿,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的生活,也是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塑造我们民族品格的有效方法。

二、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根据《指南》精神,我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筛选和设计,尝试在课程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更加乡土化、民族化、生活化。

(一)民俗文化课程的收集和筛选

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更喜欢运用一些教材中的成品内容,对于与他们生活贴近,丰富的传统民间民俗的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性。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对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首先,通过教研活动及家长会,我们将课程的初步想法与教师、家长进行了沟通,让他们了解到民俗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我们发动教师及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因为有了前期的工作准备,老师及家长的兴趣浓厚,纷纷通过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途径,积累了许多的资料,特别是中班的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民间剪纸艺人,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

获得资料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将这些内容一股脑的全部抛给幼儿,而是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传统节日类,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民俗文化艺术类,如剪纸、草编、布艺粘贴等民间艺术形式,让幼儿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通过筛选,积累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活动策略是以主题内容为基准,根据幼儿的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到该主题的教学活动中。

(二)民俗文化资源的运用

幼儿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以“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为基点,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我园力求探索一条开放、自然的,具有民间民族气息的幼儿教育。因此,为科学、有效地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管理策略,保证课程资源的充分运用:

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把民间游戏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不仅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如“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城门城门几丈高”等游戏;还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如“抓包”“跳格子” “吹羽毛” “翻绳” “夹弹子”等游戏;“大兵小将”“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我是木头人”“编花篮”等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自控能力,“钻山洞”“金锁银锁”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反应的敏捷性。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木棒”“取叶梗”“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让幼儿熟悉一些民间游戏的玩法,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城门城门几丈高”,游戏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想再次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规则。再如:“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各班开展民俗课程中,我们注重资料的积累,将每个主题活动从预设、目标、环境创设等内容一一记录,以作为一手资料进行积累,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和使用。

民俗课程中,每个年龄班不同,每个班的孩子也不同。因此,我们特别支持、鼓励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三、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结果

在近一年的时间研究中,我们利用便利的乡土资源,和农村广阔的开放空间,在课程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教育的研究中,创设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环境,营造民俗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课程,促进了幼儿发展。家长积极地参与,使园所关系更加和谐。民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的课程当中,其内涵,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将民族文化作为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等让幼儿体验学习民俗文化所带来的愉悦。但是,在实践中,仍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开民俗文化课程时,选择内容过于广泛,不具体。教师对有些民俗文化知识的了解甚少,对孩子们的了解和学习的支撑不够。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内容时,忽略其他领域的融合。

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让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让民俗文化自孩子们身上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民间游戏在小班阶段的实践研究

2021—2022学年第学期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俞莹

【摘要】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具有自娱性的活动,除了有情趣外,也会有探索,也会有发现,也会有创造,这是游戏中潜在的学习因素,是游戏产生的学习、教育因素,是游戏产生的教育效果。因此,可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间游戏运用

【正文】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它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以及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就可以进行游戏。种类繁多的民间游戏,及其所涉及领域目标的全面性以及本身具有的文化性,为幼儿教育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一、民间游戏在健康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期是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影响。幼儿民间游戏种类非常丰富,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管理的需要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可安排运动量较大,能够促进幼儿大肌肉形成的民间游戏,如老狼几点钟““切西瓜跳皮筋套圈等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民间游戏趣味性强,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孩子们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乐而不厌,反复练习,在玩中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二、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口语的发展

1.在民间游戏中孩子有说的材料

在民间游戏中,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材料非常丰富。例如你一我一”“点兵点将等民间游戏。从中他们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的事物,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能在谈话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幼儿能讲的内容增多了,说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2.在民间游戏中变要我说我要说

许多民间游戏中有多种角色,例如:猫捉老鼠几更天,先让幼儿自己选择想要担任的角色,并讲出理由及准备怎样做好等。因为想当角色就要求幼儿大胆地说,这顺其自然的对幼儿进行了口语训练。

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幼儿民间游戏对父母子合作关系的影响

民间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是架起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唤起了家长的童心,使家长产生陪孩子玩的兴致。可在幼儿园举行的亲子运动会上,让家长和孩子乐其融融地─同游戏、一起比赛,增进幼儿与家长间的交流与信任。民间游戏极大地感染了家长,通过民间游戏,调皮的孩子变得听话了,以前沉默寡言的孩子似乎也愿意和父母说话,交流了。

2.幼儿民间游戏对儿童关系的影响

民间游戏一般需要2-3名以上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都需要多人参加,这些游戏,能满足儿童群体活动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民间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的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机会给予那些处于沮丧或不幸状态的伙伴同情和帮助,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

3.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从而自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我控制,增强了抗挫能力,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而民间游戏的娱乐性,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放松,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地表现,大胆地想象。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四、民间游戏在科学领域的运用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抽象的科学知识

幼儿面对真实的物体、真实的现象,容易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会达到终生不忘的效果。为了让幼儿了解几月份开何种花,可选择荷花荷花几时开(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等具有游戏性质的民间歌谣作为素材。使幼儿在一问一答的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节令及节气等科学知识,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

2.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对数概念的形成

可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初步数学教学。如:马兰花”:幼儿将腿编到一起,然后齐数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使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巩固数学十进位的概念。

、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游戏都离不开跑、跳等动作它一方面适应了儿童好动的特点引起儿童兴趣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些加强了儿童的体能锻炼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如跳绳、跳皮筋、跳格子、可以发展跑、跳、投、躲闪等动作。挑棍、翻绳、抓籽、夹籽等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

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弥补家庭教育中缺少同伴的不足。民族民间游戏有许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同伴之间配合协调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有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族民间儿童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助人、合作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学会自己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民族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汇聚了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民族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真的天地孩子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使孩子的身体和个性都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它不仅可以在幼儿园开展也可以在家庭中大力提倡就让我们共同重视民族民间游戏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为孩子创造游戏机会让孩子们在民族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吧

【参考文献】

[1]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A].崔文娟.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C].2021

[2]利用民间游戏提升中班幼儿体能的策略研究[A].罗开荣.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

[3]基于农村幼儿园教学中民间游戏的应用分析[A].唐婷.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

2022年6月13日 12:24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