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题报告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课题报告    十三五开题报告
当前位置:

2017年12月12日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课题组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民俗,也称风俗习惯或风俗民情。民俗文化孕育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有着内容广泛、形式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这种文化资源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幼儿喜爱的、乐于接受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我园就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做一些研究。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因此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应是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民俗文化的渗透以幼儿在主题活动、工艺制作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让幼儿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活跃幼儿身心,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及创新意识,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陶行知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幼儿在这个天然的生活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教学做合一”:民俗文化的渗透,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选择教育内容,组织幼儿在厚实的民俗文化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六大解放”教育理想: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民俗文化的渗透注重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感知、观察,注重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知,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概念界定: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东西。

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包括晨锻、集体学习活动、游戏、进餐、午睡等各项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就是将搜集整理的民俗文化引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实践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丰富幼儿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民俗文化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尚显缺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更属新的课题领域。幼儿园课程几乎以“国家课程”为主,大部分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脱节,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是少量渗透在幼儿园“整合主题教育”课程中,内容也极少涉及到节日文化知识的传承与了解。当前幼儿园大多以教材为主,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民俗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机会。随着党的十七和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见,民族教育已经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整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2.研究民俗文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了解民俗文化对幼儿提高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工艺制作、活动组织等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我们把民俗文化通过游戏渗透、工艺制作和活动组织等方式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1.通过民间游戏渗透民俗文化(小班)

2.通过民间工艺渗透民俗文化(中班)

3.通过民间文学渗透民俗文化(大班)

???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全体幼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民俗文化教育文献资料,提供给学校教师参考、学习和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教师与幼儿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以及教师与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掌握程度及需求。

3.案例研究法:及时总结和发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并进行推广。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修订实施方案,撰写课题相关论文、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

1.搜集各类民俗文化素材

①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的便利。应该说,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刊登到网络的民俗文化资源越来越多,我们先进行“大拉网”,将相关的材料下载下来,进一步研究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拿”来为我们所用。

②向姐妹园学习。在我们周围,也有个别姐妹园也对民俗文化进行了研究,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③向家长、亲朋好友寻求帮助。我们充分发动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员等,争取搜集多种优秀的民俗文化素材。

2.对民俗文化进行整理分类

我们将组织教师对民俗文化进行筛选和改编。有些民俗文化内容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些资源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难度过大,因此,我们会组织教师对所有的民俗文化进行“过堂”,能改编的改编,不能改编的直接剔去。

3.将民俗文化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让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我们把民俗文化通过游戏渗透、工艺制作、和活动组织等方式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了使课题有效开展,我们形成以下三个子课题:通过民间游戏渗透民俗文化;通过民间工艺渗透民俗文化;通过民间文学渗透民俗文化。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2月)。

1.梳理课题研究思路。

2.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3.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方面的理论,参观民俗文化资源。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申报子课题及微型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21年6月)。

1.根据分工各组进行研究,搜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形成、修订和完善研究成果。

2.各子课题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自查与调节。

3.定期对各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4.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2021年7月——2022年6月)。

1.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2.完成园本课程教材编写工作。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资料的装订、刻录工作。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开好结题鉴定会。

??? 七、课题研究的管理机制

1.明确课题成员分工

为确保课题高效、科学、优化地开展,我园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由园长担任课题组组长,选择有一定研究基础和能力的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全园教师人人参与的课题研究的网络机制。

课题组组长:

李秀英(统筹安排课题的开展及实施)

课题组核心成员:

曹苹(主要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实践课及研讨活动等)

王琴(协助安排课题的开展及实施)

顾美芳(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张艳、赵梦章(负责民间游戏的研究与实践,积累整理相关资料)

李嘉磊、倪雅倩(负责民间工艺的研究与实践,积累整理相关资料)

张耘墨(负责民间文学的研究与实践,积累整理相关资料)

课题组成员: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全体教师

2.建立课题学习体系

(1)园内研讨

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民俗文化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外出学习

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学习观摩活动以及参加课题实证课的展示,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自主学习

通过网络、教学刊物等途径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积极撰写科研论文。

3.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在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科学地设计活动方案,组织观摩、撰写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案例分析、技能比赛等多种活动,促进科研工作不断深化。

4.规范课题档案资料

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做好教科研记录,并进行认真归档,包括子课题方案、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资料。

5.建立课题奖励制度

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比,予以相应的奖励。

???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阶段性报告及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集和课题活动方案集。

3.民俗文化掠影集。

4.园本课程。


2019年8月14日 11:30
浏览量:0

栏目导航